李路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繁荣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针对您提出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建议,我们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石化集群。围绕大盘绿色石化集群建设为核心,科学制定《大盘绿色石化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对未来三年石化集群建设进行科学谋划。积极培育发展合成纤维产业以及高附加值的改性复合材料,大力发展高性能催化剂、锂电池用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工业助剂等产品。
二是推进华锦阿美重大项目建设。以辽东湾新区为核心,推动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加快3.57平方公里配套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对外招商,推动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落地,提高碳五、碳九等副产资源利用水平,加快烯烃原料轻质化和区域物料互供,增强基础化工原料供给能力。
三是推进炼化企业转型升级。统筹全域存量炼化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在盘央企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加快提质升级,实现特色化发展。引导其他符合条件的炼化企业转型转产,延伸精细化学品、特种润滑油等产业链条,开拓市场扩大占有率。大力推进“减油增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二)针对您提出的“引导产品升级。”的建议,我们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以金融创新助力产品升级。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石化产业链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通过产业链融资模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强银企对接服务力度,探索产融结合、融资租赁等新模式,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科技型企业“白名单”, 积极提供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丰富产品供给,助力“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
二是成立石化产品市场协会。成立石化产品市场协会,以加强企业间的团结协作,共同开发外部市场,修复市场生态,推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协会平台,推动企业间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布局新市场,努力实现市场助推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促进企业间的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市场挑战,提高整体竞争力。推动石化市场开发,协会可以积极主动深化与重点客户的精准合作对接,持续开拓战略大客户市场,吸引更多外流企业回流,修复石化市场生态。
三是深化企业绿色设计理念。以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构建绿色供应链为牵引,充分发挥丰海等绿色工厂的示范带动效应,推动企业围绕节能减污降碳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形成一批绿色工厂。加强绿色产品开发和认证,鼓励企业研发高端聚烯烃、环保型增塑剂、生物基等工业绿色产品,限制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从而实现减污降碳和绿色循环发展。
(三)针对您提出的“提升产业聚集度。”的建议,我们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链条式协同发展。引导金发科技等链主企业开展平台赋能,开展全行业生产流程数据采集分析,建立工业大数据基底模型,开展数据确权,促进数据资产化经营;加强华锦集团等链主企业供应链赋能,向供应链上中小企业开放数字系统接口,在协同研发、订单管理、产能共享、物流仓储等环节实现企业间的高效协同,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二是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引导骨干企业联合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等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围绕重点领域开展集中攻关。加快中试基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支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争创国家中试基地。发挥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产学研用协同推进产品研发与标准制定。
三是梯度化培育优质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着力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公益性服务协同促进的服务体系,通过搭建创新成果对接、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创新创业大赛、供需对接等平台,汇聚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四)针对您提出的“加强产业创新驱动。”的建议,我们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抓好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布局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利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契机,鼓励华锦集团、金发科技等重点企业围绕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和共享,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水平。
二是优化创新协同水平。利用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产业研究院、清华工研院、华锦集团石化基系列高端新材料开发创新联合体等一批产业中试创新资源,开展化工新材料、生物制造等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快生物基材料一体化等技术集成创新,以新技术催生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技术性能,打通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链各个环节,实现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三是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瞄准石化及精细化工领域,以突破“卡脖子”技术为目标,重点开展共性原创技术研究开发、前瞻交叉技术研究开发、面向行业的系统技术集成与验证、第三方公共服务、技术转移转化和产业孵化等工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创新工程,开展前沿性创新研究。
(五)针对您提出的“强化人才支撑。”的建议,我们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强化政策服务支撑。编制惠企政策汇编,精准服务经营管理人才决策。积极梳理国家、省、市助企惠企政策,编制《盘锦市惠企政策汇编2025》(上、下两册),收录6大类83个政策文件,印制1200册发放至园区及重点企业管理团队。同时通过“盘锦工业信息微服务”微信公众号重点推送《辽宁省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服务办法(试行)》《辽宁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与经营管理、成本控制相关的政策,为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和降低成本提供政策保障及指导。
二是深化校企合作交流。线上线下联动,助力企业经营管理者引才育才。以服务企业用人主体为核心,推进“2025年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和“‘优企进校 招才引智’专项行动”。组织各区县、经济区中小企业注册使用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等平台发布用人需求,动员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校开展线下招聘对接。通过工信局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加强活动宣传,提升本地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补充新鲜血液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搭建人才培养载体。举办“工业企业数字化人才大赛”,形成“培训+竞赛+应用”全链条服务模式,累计为辽河油田、华锦集团等企业输送数字化人才120余人,助力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联合市人社局、盘锦职院开展了数字化人才大赛,立足东北振兴与数字经济发展,与40余家企业构建“政府主导、院校实施、企业参与、行业支持”协同机制。因地制宜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积极承担域内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累计为华锦集团及辽河油田相关企业培训员工1200多人,涉及29个职业工种。先后为北沥公司、兴福化工、宝宇化工开展学历技能提升培训24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