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提案》(第002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7-25 浏览次数:0

民革盘锦市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针对贵单位提出的“对表对标,加强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建议,我们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强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对照省定“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细化窗口设置及数据共享等工作措施,“企业开办”等47个“一件事”已上线试运行,完成医保、公安等43个系统接口开发调试任务,提升了政务服务质量。

二是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化。全面推行“一窗收件、分类办理、统一出件”政务服务新模式,扎实推进政务服务“四减”改革,自2024年8月以来全市共压缩办理时限事项721个、精简申请材料事项129个、减少办理环节事项226个、压缩跑动次数事项149个,有效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

三是借鉴先进做法,探索新路径。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特别是滨州市在商事调解方面的成功实践,并结合盘锦实际,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商事纠纷化解机制。其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将商事调解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商事调解制度体系,提升调解工作规范化水平;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吸纳专业人士加入调解员队伍,提高调解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四是强化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商事调解工作深入开展。

四是先行先试,成立商事调解机构。在学习借鉴滨州经验的基础上,市司法局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民政局等部门召开座谈会,深入调研我市民营企业纠纷现状及需求,为商事调解机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省司法厅也明确表示支持盘锦先行先试。目前,盘锦市兴盛公证处作为发起人成立盘锦市兴盛商事调解中心,这标志着我市商事调解机制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为探索盘锦特色的商事纠纷化解新路子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兴盛商事调解中心成立后,充分利用专业调解资源,吸纳各类法律专业人士加入调解员队伍,聘用了12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公证、律师、退休法官等专业人士担任商事调解员。加强与人民法院的联合协作,采取驻训、轮训的方式,定期组织调解员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调解员的专业素养和调解技能,确保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是建立闭环式诉调对接解纷机制。为建立高效的诉调对接解纷机制,我市积极推动商事调解与司法诉讼的有效衔接,明确案件转办流程和时限要求,确保商事纠纷能够及时、有效地导入调解程序。同时,推动商事调解组织入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此外,我们还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模式,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调解申请、案件受理、调解过程、结果反馈等环节的在线办理,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对于简单案件,人民法院指导商事调解组织实行快速调解程序,简化调解流程,缩短调解周期,确保案件能够快速、有效地得到解决。

(二)针对贵单位提出的“解决短板,打造保障有力的发展要素环境。”的建议,我们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持续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各银行机构做好普惠信贷和基础金融服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2024年,全市各银行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信贷余额1065.82亿元,较年初增8.83%。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2亿元,较年初增长14.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8.9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精准对接能源装备制造等5个产业集群26家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推介给全市19家银行机构。共推送100户创新型中小企业、67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接银行,积极纳入全省优质企业股权融资需求手册

二是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发挥市融资担保集团、市科技担保公司、鑫隆泰融资担保公司三家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融资担保增信分险作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2024年全市融资担保机构累计担保金额31.2亿元,在保责任余额达34.9亿元;截至目前,盘科担已累计担保46亿元,服务企业545户。

是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引导各保险机构与银行机构加强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2024年,保险机构通过开展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为2093家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3.21亿元贷款提供了保险增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营造良好创业氛围通过扶持创业带头人和积极开展创业大讲堂、创业创新成果展示、创业创新大赛、征集创业项目、挖掘创业典型等一系列创业活动,调动广大创业者创业热情。通过落实各项创业政策,积极开展各项创业活动,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2022年—2024年我市扶持创业带头人1454人,带动就业7121人。

五是开展各类招聘活动。2024年,全市共开展线下招聘活动125场,参会企业2449家次,提供就业岗位56363个次。线上招聘活动190期,参会企业6785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65944个次。今年一季度,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深入实施“入企问需”行动,一季度全市共征集岗位需求1392个,发布1580家次企业用工需求29708个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161人次,有效解决民营企业用工需求。

六是落实稳岗、扩岗惠企补贴政策。继续实施失业保险总费率为1%的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和工伤保险费率降低20%政策。截至2024年底,累计释放惠企红利1.8亿元,惠及各类单位1.3万户,稳定岗位补贴支出1845.8万元,惠及700余户企业;一次性扩岗补贴支出131.5万元,惠及267户企业753人次。

(三)针对贵单位提出的“向新而行,助力中小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我们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大力培育创新主体。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支持和培育。2024年,我市新增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5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重点“小巨人”企业1户;新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201户、高新技术企业23户雏鹰瞪羚企业20户,为创新主体扩充了增量;2025年以来,继续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新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8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户。

二是组织企业开展技术攻关。2025年以来,深入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协同县区、经济区引导企业增强创新意愿,壮大科技创新企业队伍,动态更新科技型企业培育库。组织50家科技企业在辽宁省科技特派员管理平台注册,填报39项科技特派需求,为解决企业创新难题做好前置服务。征集企业技术需求45项,推动技术供需精准对接,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指导企业申报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定向项目,10个项目获得专项支持。

三是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宣传培训。大力宣传国家及省、市科技创新政策,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解读宣讲;邀请专家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申报培训,帮助企业谋划创新发展方向。

四是以智改数转促进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召开首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政策宣贯会,分县区、分批次开展试点企业培训会,参与企业100余户。征集试点企业62户,其中13户企业已与服务商签订改造服务合同2025年,我市4户企业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截至目前,共有27户企业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高新区、辽滨、兴隆台区获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四)针对贵单位提出的“深入调研,摸清企业实情共谋发展新出路。”的建议,我们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做好包保企业服务。7位副市长包保48户重点企业,县区经济区包保346户其他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规上企业包保全覆盖。紧盯企业人员招聘、资金、原料、水电气等要素保障问题,帮助企业协调解决。

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广交会、中俄地方投资发展与贸易合作大会、俄罗斯投资推介会、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全品类消费品展览会、日本国际食品与饮料展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帮助企业结识新客户、拓展新市场,意向成交额达5亿元。

三是对重点外贸企业实施精准服务。帮助金发科技协调海关、海事等部门临时性使用未开放泊位,停靠卸载韩国进口丙烷;对接上海俄罗斯银行和珲春农商银行,帮助对俄贸易企业解决结算问题,促进石油装备、水飞蓟等特色产品出口;联合中信保辽宁公司赴浙江信汇新材料有限公司拜访,通过为企业提供优质信保服务推动盘锦信汇增加海外订单量。

助力企业纾难解困。积极推动“助企先锋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问题协调办理完善“提醒+督办+验收”问题化解机制,2025年以来,全市共收集问题诉求1541个,办结率99.2%。

主办单位:盘锦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000015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20003182号-2 辽公网安备21112302000060号

联系电话:0427-2820730